輥壓機是根據料床粉磨原理設計而成,其主要特征是:高壓、滿速、滿料、料床粉碎。由于輥壓機的高壓負荷通過雙輥直徑傳遞到被粉磨的物料層,大部分能量被用于物料之間的相互擠壓,物料摩擦產生的聲能、熱能被轉化為物料的變形能,使其變形、撕裂、粉碎,因此輥壓機是能量利用率較高的設備。輥壓機由兩個相向同步轉動的擠壓輥組成,一個為固定輥,一個為活動輥。物料從兩輥上方給入,被擠壓輥連續帶入輥間,受到50-100MPa的高壓作用后,變成密實的料餅從機下排出。排出的料餅,除含有一定比例的細粒成品外,在非成品顆粒內部產生大量裂紋。
系統加壓異常:
系統加壓異常通常表現在系統加壓困難,或壓力上升緩慢且無法保壓,或壓力全無上升跡象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需要根據異常現象的表現特征去分析判斷和檢查,有時不同種原因的表現特征完全相同,這就需要我們采用分段檢查、逐一排除、最終確定的方式去鎖定故障源并決定處理措施。
壓力全無上升跡象的原因是不唯一的,需要采用分段檢查的方式去捕捉故障源,應以手動操作的方式首先啟動液壓站油泵,此時不要開啟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,若此時壓力無上升跡象,則故障源在油泵和泵站溢流閥中兩者必有其一,應檢查油泵是否聯接失效或油泵本身故障,若確定是油泵原因建議拆卸維修或更換。若油泵無故障則確定是泵站溢流閥的原因,建議首先反復旋動溢流閥手柄,沖刷卡住閥芯的雜物,若無效則建議拆卸清洗。
若在油泵啟動后油壓上升正常,說明故障源在后段,應首先檢查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電磁鐵是否正常工作,若電磁鐵不工作則閥芯無法接通主油路,應更換電磁鐵。若電磁鐵工作正常,則說明故障源在電磁溢流閥。電磁溢流閥壓力控制失效原因有三,其一是卸壓啟動時控制系統故障,液壓系統加壓時電磁閥未及時斷電使閥芯復位,液壓油無法在液壓缸高壓腔形成油壓而返回油箱。此時應強行切斷電源將閥芯復位,避免燒壞電磁鐵;其二是電磁溢流閥液控閥閥芯被異物卡死,建議拆卸清洗;其三是電磁閥閥芯被異物卡死,建議拆卸清洗。
系統壓力上升緩慢且無法保壓是系統內泄漏的顯著特征,液壓缸缸體內壁的過度磨損和密封件的損壞都會導致內泄漏的發生,由于上述原因,缸體內部密封失效,液壓油不斷從高壓腔經密封失效處竄入低壓腔,高壓腔內壓力難以有效形成油壓。建議拆卸檢查確認,或更換密封圈或返修液壓缸。